共收录疾病10312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别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图片
所属部位: 胸部
症状体征:二尖瓣狭窄病例就医时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随着二尖瓣病变逐..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治疗

  【治疗措施】

  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施行外科手术。扩大狭窄的瓣口。解除或减轻血流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机械性梗阻。改善心脏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或切除损坏严重的二尖瓣。替换以人工二尖瓣。但手术未能消除风湿感染病因。大多数病人术后心房颤动也未能消失。

  手术适应证:二尖瓣狭窄病人临床上呈现症状者均应考虑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心功能I级的病人可先预防风湿热发作。适当限制体力活动。日常生活注意卫生习惯而暂缓手术。心功能Ⅱ~Ⅲ级的病人宜施行手术治疗且疗效良好。心功能Ⅳ级病人手术危险性虽较大。但经卧床休息和内科治疗。控制心力衰竭。病情改善后即宜施行手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病例仍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体循环周围栓塞在取除动脉内血栓后即应施行手术治疗。脑血管栓塞则需等待数周。病情稳定后施行手术。风湿热复发和细菌性心内膜炎宜延缓外科治疗。急性肺水肿和大量咯血经内科治疗未能控制者应考虑急症手术。二尖瓣狭窄的孕妇宜在妊娠早期施行手术治疗。以免妊娠后期循环血容量增多时加重心脏负担。伴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宜施行二尖瓣扩张分离术。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一般可自行改善或消失。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重或有三尖瓣器质性病变者则需在解除二尖瓣狭窄同时作三尖瓣整复术。

  手术方法的选择

  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用二尖瓣扩张器分离瓣膜粘连。扩大瓣口。操作比较简单。疗效较好。目前国内大多数二尖瓣狭窄病例仍应用这种手术方法。闭式手术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瓣膜病变属隔膜型。瓣叶增厚不明显。活动度较好的病例。怀疑左心房内有血栓者宜采用右前胸切口。经房间沟于左心房内插入手指及扩张器。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亦适于并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病变无需处理的病例。

  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适用于各型二尖瓣狭窄病例。由于可以准确地切开融合的瓣膜交界。分离瓣下腱索及乳头肌粘连。取除钙质和左心房内血栓。疗效最为满意。但目前在我国由于医疗条件限制。直视手术大多应用于左心房内有血栓。二尖瓣再狭窄。高度怀疑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需施行瓣膜替换术的病例。以及并有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三尖瓣病变需同期纠治的病例。

  人工瓣膜替换术:适用于瓣膜严重损坏和伴有中等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并有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则需同时施行三尖瓣整复术或替换术。

  二尖瓣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狭窄瓣膜组织高度钙化。瓣叶活动度丧失或二尖瓣狭窄并有重度关闭不全。交界分离术不可能改善瓣膜功能的病例。则需切除病变的二尖瓣瓣膜。用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替换二尖瓣。人工瓣膜进入临床应用已有30年的历史。虽然不断改进。但至今尚未完善。机械瓣膜血栓栓塞饼发率高。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生物瓣膜的耐用性又尚欠满意。当前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也高于闭式或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因此选用瓣膜替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适应证必须严格掌握。有关二尖瓣瓣膜替换术的操作。瓣膜的选择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治疗效果:闭式二尖瓣交界扩张分离术的手术死亡率约为2%。术后远期疗效与瓣膜病变轻重程度。心功能等级。瓣口扩大程度。是否原已并有或手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和术后有无风湿热活动引致二尖瓣再狭窄等因素有关。术后早期约80%的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到I~Ⅱ级。但10~15年后约30~50%的病例症状又复呈现或逐渐加重。分离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10~30%。形成再狭窄的原因主要是瓣膜交界粘连分离不足和术后频发风湿热活动。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率约近10%。术后10年死亡率为30~40%。

  直视二尖瓣狭窄分离术的手术死亡率在2%以下。与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相近似。由于瓣膜病变和瓣下病变均能得到妥善纠治。术后90%的病人心脏功能可改善到I~Ⅱ级。血栓栓塞并发率低。约为0.3%/年。仅6%病例因再狭窄需再次手术。术后5年80%的病人无并发症。术后10年约66%的病人无并发症。晚期死亡率为2.5%。术后10年80~90%的病例仍生存。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约为7~10%。术后10年生存率为60~70%。应用机械瓣膜者术后10年无饼发症者仅20~30%。应用生物瓣膜的病例术后5年随诊70%的病人无并发症。但生物瓣膜的耐久性尚存在问题。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