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化脓性骨髓炎的图片
疾病名称:化脓性骨髓炎
所属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内科 血液科
症状体征:一临床表现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期病人往往有发冷。发热。体温有..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介绍
  

  疾病概述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2、外伤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总之,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发病情况有:①多发于营养不良,发烧初愈的儿童;②常有病灶如疖、痈、扁桃腺炎等;③骨髓炎常起于长骨干骺端;④男孩发病较多。

  疾病描述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

  症状体征

  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

  疾病病因

  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诊断检查

  1.病史

  注意有无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如疖肿、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无急性全身症状如畏寒、高热、脉速等。

  2.体检

  注意有无全身中毒症状,患部有无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3.局部骨膜下穿刺抽液(脓)检查及X线检查。如抽刺液作细菌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同时进行X线摄片检查。

  4.鉴别诊断

  注意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软组织感染及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5.辅助检查

  有条件者可行MRI及ECT检查。

  治疗方案

  1.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降温、止痛等治疗。

  2.急性期主张尽早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

  3.用石膏、夹板、皮牵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动。

  4.应用大剂量抗生素48h后高热仍不退者或骨膜下穿刺有脓时应手术治疗,包括骨膜切开、钻孔或开窗。如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则应早期切开引流,髓腔内放置两根硅胶管进行抗生素溶液灌注冲洗。

  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按一般骨科手术前常规处理,但应注意:

  1、详细检查并详阅X线片,明确死骨及死腔位置,确定手术切口途径等。

  2、术前2~7d开始应用抗生素,用药前应作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3、创伤所致的骨髓炎,手术前应预防破伤风。

  4、必要时准备输血。

  手术方法

  1、病灶清除术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基本方法。

  (1)切口长度应以能完全显露死骨及感染骨为度。注意切勿损伤主要神经及血管。

  (2)骨膜切开及剥离范围应按病骨及死骨大小和多少而定,不可剥离过多。

  (3)彻底切除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窦道及瘢痕组织,摘除所有死骨,引流不畅的死腔应予打开,但不可过多切除正常骨质。

  (4)如手术未遗留较大或较深的死腔,软组织条件好,可行一期缝合,并在髓腔内上下各放一根有侧孔的塑料管,分别作为冲洗和负压吸引用,术后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7~10d,先后拔除冲洗管和引流管。如清除后有较大或较深的死腔遗留或软组织无法修补者,尚应同时进行消灭死腔或修复创面的手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术

  适用于病灶清除后残留较大死腔者。应尽量选择邻近肌肉,但应避免采用肢体的主要屈伸肌,所用肌瓣不应过长,张力不宜过大。邻近无肌瓣可取时,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瓣或肌皮瓣移植。

  3、松质骨填塞术

  在彻底清除病灶后,用髂骨片或其他松质骨填充死腔。此法易招致感染而失败,须慎重采用。一般多使用于局限性骨脓肿病灶清除后,或在病灶清除后局部骨质缺损多不植骨难以支持体重时。

  4、含抗生素骨水泥充填术

  清除病灶后将含抗生素的骨水泥珠充填,水泥珠可逐个拔出,也可在数月后一并取出后再进行植骨。

  5、病骨切除术

  身体某些部位(如腓骨中上部、髂骨翼、肋骨、尺骨远端等)的慢性骨髓炎,可将病变部分完全切除。

  6、截肢术

  创面经久不愈,肢体产生严重畸形、已发生癌变、肢体功能已大部丧失者可考虑作截肢术。

  用药安全

  对急性骨髓炎的预防首先应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机体受到细菌侵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增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诸如疖、痈、急性扁桃腺炎已经发生,就应及早治疗,阻断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药物预防

  1、外敷药物用金黄膏或露王膏外敷;也可用太乙膏掺红灵丹外贴。

  2、西药用红霉素软膏外涂。

  3、内服药则清火解毒利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以防止细菌的扩散。西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白霉素等。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