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脾脓肿的图片
疾病名称:脾脓肿
所属部位: 腹部 胸部
就诊科室: 内科
症状体征:主要症状为亚急性起病的发热和左侧疼痛,常为左侧胸膜,胁腹部..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介绍
  

  1 发病率

  脾脓肿首先由Grand和Mousel于1885年报告。尸检发生率为0.4%~0.7%,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年龄为11个月~87岁, 平均45岁,以青壮年多见。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统计,作者1组9例中男6例,女3例。 年龄为23~59岁,平均 42.6岁。病程在1周以内1例,2~3周4例, 1个月以上4例。

  2 分型

  Goducz将脾脓肿分为:①尸检型。通过尸检发现的脾脓肿。此型为多发的小的脓肿病灶,主要继发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白血病和败血症;②临床型。以单发的巨大脓肿多见。分为3类:①转移性脓肿,约占75%;②脾脏外伤和梗塞引起的脾脓肿,约占10%~25%;③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直接侵袭脾脏所致脾脓肿,约占10%。

  3 病因及发病机理

  脾脓肿多由细菌栓子在脾内存留引起,可发生在脾的任何部位,可为多个小脓肿遍布整个脾脏;也可是单个大脓腔;小者仅数厘米,大者可达20cm。脓肿可并发或穿破形成膈下脓肿,继而穿破膈肌形成脓胸;也可破裂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或形成肠间脓肿。脾脓肿可与胃或结肠等粘连,穿破形成内瘘;还可进入腰大肌,或穿破腹壁形成窦道。脓肿常伴有菌血症、脓毒血症或败血症。①转移性脓肿。是血源性细菌所致的脾脓肿。多发生于慢性疾病,免疫缺陷,脾局部病变,或来势凶猛的败血症、脓毒血症,均可使脾脏固有的防御能力下降而发生脾脓肿;也可在脾囊肿的基础上继发感染而发生;②脾脏外伤和梗塞引起的脓肿。多是由于开放性创伤,细菌直接进入受伤脾内,或多发性损伤,空腔脏器破裂细菌进入受伤脾内;或脾包膜下血肿或脾内血肿继发感染引起。脾动脉栓塞、结扎以及脾梗塞区的坏死、感染亦可引起;③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直接侵入脾脏。如胰腺炎、胰腺脓肿、胃肠道穿孔等。本组1例 是腹腔结核致结核性脾脓肿,并穿破胃壁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较罕见。

  4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脾脓肿早期无特殊表现,大部分患者均有某种先驱感染史,以后出现败血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有:①畏寒、发热。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畏寒、发热,体温多达38~39.0℃或更高,呈弛张热或稽溜热型。Simison等认为发热与畏寒是脾脓肿的前驱症状。Donald等提出,部分患者发热后数天即出现脾脓肿,但有的可相隔数周、数月,甚至1~2年;②腹痛。80%以上患者左上腹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呼吸时疼痛加重。疼痛表示炎症累及脾包膜及脾周围炎。约35%的疼痛向左肩部放射痛,表示炎症侵犯膈肌;③脾肿大。约50%患者左上腹可触及肿大脾脏,局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上腹或左季肋部局限性皮肤水肿;④白细胞增高。约有70%~90%患者白细胞增高,核左移伴中毒颗粒;⑤血培养。多发性脓肿血培养阳性率达70%,孤立性脓肿仅10%~15%。

  5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见脾影增大,左上腹可见肠道外积气或液平面。胸部平片可见左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左下肺肺炎,胸腔积液等;

  (2)B超检查 可见脾增大,内有呈囊性液性暗区,并可确定其部位、大小和性质;

  (3)CT检查 可见脾肿大及液性暗区,以及脓肿的大小、部位及性质;

  (4)同位素扫描  方法简便,无痛苦,可明确脾脓肿的大小及部位;

  (5)脾动脉造影 可见脾增大,动脉期脾内有一无血管区的膨胀性肿块,脾血管移位、变直或分开;毛细血管期,脓肿呈现边缘不规则而模糊的充盈缺损。

  6 诊断

  脾脓肿术前误诊率较高。国内有人 综合文献报告29例,术前仅2例 确诊。Michael(1982)报告的11例中,1970年前的4例中均误诊;以后的7例中误诊2例,确诊的5例是结合同位素扫描,CT及B超检查而确定的。 作者9例中 误诊率为22.2%。但自从影像学广泛应用以来,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作者认为,对于在近期内患过感染性疾病,出现畏寒、高热,左上腹及左季肋部疼痛,白细胞升高,脾肿大时;或正患有感染性疾病出现疼痛转移及腹痛加剧,高热持续不退;以及既往有过脾区外伤史者,都应想到脾脓肿的可能,应行B超,CT及X线等检查。

  7 治疗

  脾脓肿的治疗原则上是行病灶在内的脾切除术;根据病情及病变局部情况也可行脓肿引流及穿刺置管引流术。脾脓肿切开引流的适应证为:①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过大及长时间手术者;②巨大脾脓肿,脾周围粘连严重,不易分离,解剖关系不清者;③合并其它重要脏器疾病,不能耐受脾切除者;④脓肿破裂,病情危重者。作者行此手术2例,效果良好。Quinn应用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脾脓肿14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疗效。其适应证为:①单发脓肿;②患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或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脾切除者,可作为一种暂时的治疗方法,待病人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脾切除术。术后要根据脓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并反复进行脓腔冲洗;同时应加强营养支持疗法,以利恢复。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