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糖原累积症 (别名:GDS)
糖原累积症的图片
疾病名称:糖原累积症
所属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症状体征:糖原累积症Ⅲ型 诊断靠酶学分析。并可根据酶学分析结果将GSD..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介绍
  

  【概述】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GS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先天性糖代谢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美欧的发病率约为1/25000~1/2000万。由于酶缺陷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共分为十三型,其中以I型GSD最为多见。

  糖原合成主要通过四个环节:(1)葡萄糖磷酸化;(2)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生成;(3)a-1,4糖苷键;(4)a-1,6糖苷键。糖原分解是糖原在磷酸化酶作用下,将a-1,4糖苷键分解生成葡萄糖1-磷酸,再由葡萄糖转移酶和分支酶作用,将a-1,6糖苷键水解生成游离的葡萄糖。GSD是由于患者缺乏糖原代谢有关的酶,使糖原合成或分解发生障碍,导致糖原沉积于组织中而致病。由于酶缺陷的种类不同,造成多种类型的糖原代谢病,常见类型见表。其中Ⅰ、Ⅲ、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

  【临床诊断】

  根据酶缺陷不同和糖原在体内沉积部位的不同分为13型,临床以Ⅰ型糖原累积病最多见,常见类别及其主要临床表现见表。

  【实验诊断】

  1、生化检查 Ⅰ型患者空腹血糖降低至2.24~2.36mmol/L,乳酸及血糖原含量增高,血脂酸、尿酸值升高。

  2、白细胞酶的测定: 对Ⅲ、Ⅳ、Ⅵ、Ⅸ型病人可能有帮助。

  3、糖代谢功能试验

  (1)肾上腺素耐量试验 注射肾上腺素60分钟后,0、Ⅰ、Ⅲ、Ⅻ型患者血糖均不升高。

  (2)胰高血糖素试验 0、Ⅰ、Ⅲ、Ⅳ型患者示血糖反应低平,餐后1~2小时重复此试验,O、Ⅲ型血糖可转为正常。

  (3)果糖或半乳糖变为葡萄糖试验 Ⅰ型患者在负荷果糖或半乳糖时不能使葡萄糖升高,但乳酸明显上升。

  (4)糖耐量试验 呈现典型糖尿病特征。

  4、肌肉组织或肝组织活检 活检组织作糖原定量和酶活性测定,可作为确诊的依据,但损伤性大。

  5、分子生物学检测 目前研究较多的为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G-6-Pase缺乏可引起Ⅰ型GSD 。G-6-Pase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全长12.5Kb, 包含5个外显子,目前已检测出多种G-6-Pase基因突变,其中最多见于R83C和Q347X,约占Ⅰ型GSD的60%。但有地区差异,中国人群以nt327G→A(R83H)检出频率最高,其次为nt326G→A(R83C),因此G-6-Pase基因第83密码子上的CpG似乎是突变的热点。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或ASO杂交方法能正确地鉴定88%Ⅰ型糖原累积症患者携带的突变等位基因。基因检测可避免侵害性的组织活检,亦可用于携带者的检出和产前诊断。

  【病因学】

  1.糖原累积症Ⅲ型 病因为肝和肌肉内淀粉-1,6-葡萄糖苷酶(脱支酶)缺陷,糖原由磷酸化酶分解后,不能进一步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糖原累积症Ⅳ型 由于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分支酶)缺陷所致。所积贮的糖原结构异常,外链长、分支减少,结构似支链淀粉,故又称支链淀粉病。所积贮的异常糖原溶解度远低于正常糖原。本病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的成纤维细胞内有分子酶缺陷。

  【发病机理】

  糖原累积症至少分成12种类型之多,其中0型(糖原合成障碍)和Ⅳ型(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乏),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Ⅰ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可发展为良性肝腺瘤和腺癌,Ⅲ型(淀粉-1,6-葡萄糖苷酶缺乏、脱支酶缺乏)可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病理改变】

  1.糖原累积症Ⅲ型 本型有①肝内纤维隔;②无脂肪沉积,此两点与GSD-Ⅰ不同。GSD-Ⅲ型,肝硬化往往发生在两个酶以上同时缺陷,即除脱支酶缺陷外,还有磷酸酶和/或磷酸激酶的缺陷。与GSD-Ⅰ比较,GSD-Ⅲ超微结构示脂肪滴小且少。除肝脏病变外,肌肉也有糖原累积。

  2.糖原累积症Ⅳ型 本型肝脏呈小结节性肝硬化伴有宽纤维束围绕或插入肝小叶。门脉区胆管轻度增生。白色的两染性物质或嗜碱性染色物质沉积在肝细胞、心肌、骨骼肌和脑细胞。肝小叶周边细胞内可发现嗜酸性或无色包涵体沉积在细胞浆,把肝细胞核推向一侧,构成了GSD-Ⅳ的特征性病变。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肝细胞内沉积物系异常糖原。

  【诊断】

  糖原累积症Ⅲ型 诊断靠酶学分析,并可根据酶学分析结果将GSD-Ⅲ分成不同亚型。

  辅助检查

  1.糖原累积症Ⅲ型

  本型血脂升高,程度与血糖降低程度相关,但血脂升高幅度较GSD-Ⅰ小。少数患者有尿酸轻度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300~600IU)。

  半乳糖、蔗糖、氨基酸和蛋白质转变为糖的过程正常,因而这些食物可使血糖升高。空腹肾上腺素或胰高糖素反应差,若进食数小时后再作肾上腺或胰高糖素试验则反应正常。

  2.糖原累积症Ⅳ型

  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晚期胆固醇轻度升高,在肝功能衰竭发生后,可有一系列变化如低蛋白血症,胆红素升高,球蛋白升高及血氨变化。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耐量试验血糖呈阳性反应,使血糖升高0.83mmlo/L至1.28mmol/L。高峰出现在注药后30min。口服葡萄糖和蔗糖耐量试验都正常。血清乳酸和丙酮酸正常。

  糖原累积 症 I 型 (肝糖原累积症)(GSD-Ⅰ)详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葡糖-6-磷酸酶是所有参与糖代谢途径的酶中惟一存在于细胞微粒体(内质网)内的酶,其编码基因(G6PT)位于第17号染色体。葡糖6-磷酸酶系统由以下成分组成:①分子量为36.ku的多肽,是酶的活性单位;②分子量为21ku的具保护酶活性的“稳定蛋白”,sp;③使6-磷酸葡萄糖进入内质网腔的转运蛋白,T1;④使磷酸盐通过内质网膜的转运蛋白T2β;⑤使葡萄糖释出内质网的转运蛋白,GLUT7。由遗传导致的上述系统任一组分的缺陷即可使酶系统活力受损、造成Ⅰ型糖原累积病,依次定名为la、IaSPIb、Ic和Id型。I型糖原累积病是由于肝、肾等组织中葡糖-6-磷酸酶系统活力缺陷所造成,是糖原累积病中最为多见者,约占总数的25%,本节以叙述其中常见的Ia型为主。

  在正常人体中,由糖原分解或糖原异生过程所产生的6-磷酸葡萄糖和必须经葡糖-6-磷酸酶系统水解以获得所需的葡萄糖,该酶系统可提供由肝糖原分解所得的90%葡萄糖,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起主导作用。当酶缺乏时,机体仅能获得由脱枝酶分解糖原1,6糖苷键所产主的少量葡萄糖分子(约8%),所以必然造成严重空腹低血糖。正常人在血糖过低时。其胰高糖素分泌随即增高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葡糖异生过程、生成葡萄糖使血糖保持稳定。Ⅰ型GSD患儿则由于葡糖-6-磷酸酶系统的缺陷,6-磷酸葡萄糖不能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因此由低血糖刺激分泌的胰高糖素不仅不能提高血糖浓度,却使大量糖原分解所产生的部分6-磷酸葡萄糖进人糖酵解途径;同时,由于6-磷酸葡萄糖的累积,大部分1-磷酸葡萄糖又重新再合成糖原;而低血糖又不断导致组织蛋白分解,向肝脏输送萄糖异生原料。这些异常代谢都加速了肝糖原的合成。糖代谢异常同时还造成了脂肪代谢紊乱,亢进的葡糖异生和糖酵解过程不仅使血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高导致酸中毒,还生成了大量乙酰辅酶A,为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同时还产生了合成脂肪的和胆固醇所必需的还原型辅酶Ⅰ(烟酰胺腺瞟吟二核苷酸,NADH)和还原型辅酶Ⅱ(烟酰胺腺瞟吟二核苷酸磷酸,NADPH);此外,低血糖还使胰岛素水平降低,促进外周脂肪组织分解,使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这些代谢改变最终造成了三酸甘油脂和胆固醇等脂质合成旺盛,临床表现为高脂血症和肝脂肪变性。

  Ⅰ型GSD 常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