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坐骨神经痛 (别名:Sciatica)
坐骨神经痛的图片
疾病名称:坐骨神经痛
所属部位: 四肢 下肢
就诊科室: 内科 风湿科
症状体征: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预防

    恢复煅炼  硬板床休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过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举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为了避免牵拉坐骨神经。以减轻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喜向健康一侧睡。病侧下肢的髋膝部微屈。坐下时以健康侧的臀部着力。站立时身体重心移在健康侧。弯腰拾物时。患肢膝部屈曲。时间一久便造成脊柱侧弯。大都弯向病变一侧。任何牵拉坐骨神经的试验都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沿着坐骨神经通路的各点:如腰椎旁。相当于环跳。委中穴处。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和脚底中央可有明显的压痛。除疼痛外。小腿外侧面和足背处有针刺。发麻等感觉。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软无力。日久有轻度的肌萎缩。  坐骨神经炎在病初的5~10天内疼痛最剧。6~8周后减轻并逐渐恢复正常。

  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处方止痛药。

  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

  预防常识  许多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诉述发病是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有关。如发生于拎举重物。扛抬重物。长时间的弯腰活动或摔跌后。因此。当需要进行突然的负重动作前。应预先活动腰部。尽量避免腰部“扭伤”。平时多进行强化腰肌肌力的锻炼。并改善潮湿的居住环境。常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应及时就医。卧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诊治。预后通常是好的。

  注意事项  硬板床休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

  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过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举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为了避免牵拉坐骨神经。以减轻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喜向健康一侧睡。病侧下肢的髋膝部微屈。坐下时以健康侧的臀部着力。站立时身体重心移在健康侧。弯腰拾物时。患肢膝部屈曲。时间一久便造成脊柱侧弯。大都弯向病变一侧。任何牵拉坐骨神经的试验都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沿着坐骨神经通路的各点:如腰椎旁。相当于环跳。委中穴处。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和脚底中央可有明显的压痛。除疼痛外。小腿外侧面和足背处有针刺。发麻等感觉。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软无力。日久有轻度的肌萎缩。

  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首先必须查明病因。有否结核。外伤。肿瘤等病史。并去医院。全面地进行全身检查。妇女应作妇科检查。以找出原发病灶。X线摄片对查明病因有重要意义。少数病人必要时可考虑腰椎穿刺和造影检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术切除肿瘤等。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和适量镇静剂。坐骨神经炎的早期可给消炎止痛剂。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短期应用。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患侧下肢保暖。配合针灸。理疗。体疗和按摩。坐骨神经炎在病初的5~10天内疼痛最剧。6~8周后减轻并逐渐恢复正常。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如何进行锻炼?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常常因为害怕疼痛而减少活动。这样做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患者应遵循“力所能及。适量运动”的原则进行锻炼。尤其是患侧下肢的锻炼更为必要。慢走。慢跑。球类运动都可以进行。特制的体操更为有益。

  卧位体操: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轮流伸直两腿。接着向上交替抬腿。开始时。患侧下肢上抬角度可小于健侧下肢。持续锻炼后。患侧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

  坐位体操:患者坐于床沿或椅上。双腿垂地。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双手平放腿上。坐好后逐步向前弯腰。双手推向足部。初练时双手可能仅能达到小腿部。坚持锻炼后能够达到足背和足尖。

  站立体操:患者双手叉腰站立。先轮流直腿向前抬起。接着尽量分开两腿站立。轮流弯曲膝关节。使身体呈弓形下蹲。此时可使没有屈曲膝关节的下肢受到牵引和拉伸。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