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小儿烧伤 (别名:暂无相关信息)
小儿烧伤的图片
疾病名称:小儿烧伤
就诊科室: 儿科 烧伤科
症状体征:1。小儿烧伤面积估计 由于小儿不断生活发育。身体各部位体表..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并发症

  一。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或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烧伤中比较常见。发生率大约为20%±。大多发生于婴幼儿。

  1。发病原因

  ⑴内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液酸度较低。抗感染能力低;由于各种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因而对食物的耐受性差。另外。小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再则。小儿神经发育不成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亦较差。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小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较成人低(尤以IgM及IgA为甚);胃肠道分泌型IgA亦较低。防御感染的能力较差。

  ⑵外因:①烧伤以后。创面液体大量渗出。血容量下降。机体神经。分泌系统兴奋。重新调整全身合器官供血量。使胃肠道血供减少。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另外。烧烫伤发生后。局部剧痛及精神上的打击也影响着胃肠消化功能。②饮食因素。小儿烧伤后。往往食欲及消化功能减退。尤其是婴儿。常需改用人工喂养。一时多不能习惯。天有时为了适应烧伤后大量消化功能减退。于给小儿增加营养。致造成喂食过多。食物配制不当或时间安排过紧等。以致胃肠负担过重。影响消化和吸收。因而引起腹泻和(或)呕吐。③肠外感染。肠外感染中较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的是败血症。严重创面感染及严重毒血症。其次是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这主是要由于毒素影响人体的调节机能。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胃肠运动机能失调所致。④肠内感染。与一般肠道感染一样。主要由于食物。食具不洁及抵抗力下降所致。但在小儿烧伤的特点是有时致病菌系由创面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所致;有时则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所致的菌群失调引起。⑤其它因素如药物影响。代谢障碍等均可引起消化不良。

  2。临床表现

  轻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为“蛋花样”或稀糊便。酸臭味。有少量粘液。但无脓血。镜检有大量脂肪球。不消化食物残渣和少许血细胞。重者大便也增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呕吐频繁或出现肠麻痹。并可伴有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症等一系列水与电解质平衡的系乱。由于肠内毒素的吸收。小儿常呈现中毒症状。如精神萎磨。嗜睡或躁动不安。甚至惊厥。昏迷

  3。防治

  ⑴重点在于预防。采取积极控制创面感染。及早消灭创面的方法。预防败血症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应将小儿的喂养作为烧伤后一项重点治疗护理工作。有专人高剂。除注意饮食卫生外。在小儿胃肠道能承担的情况下。逐步地并最大限度地增加小儿饮食量。

  ⑵细致分析发病原因。并进行处理。如属于肠道感染。应给予敏感抗生素;如是菌群失调症。则应调整抗菌素;如系喂养不当。应予纠正等。

  ⑶合理调节饮食: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消化功能失调。均应注意饮食的调节。①轻度者:适当减少饮食量。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牛奶可稀释成1∶1或1∶2。并密切观察大便性质。如消化情况有所改善。可逐渐增加饮食是量或牛乳浓度。如未见改善。应考虑短期禁食并输液。②重度者:应禁食。并进行静脉输液。一般12~24小时。然后依情况先从流汁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量。如系婴儿可先给米汤和稀释的牛奶。牛奶量应比正常量少1/2~2%。每4~6小时一次。不足的水分在两次之间补充。牛奶以脱脂牛奶为佳。加糖1%~2%。待病情改善后。渐渐增加饮食量。切忌猛增。如情况不能改善。需要禁食时间较长时。可考虑采用静脉高价营养注射以被补充之。

  ⑷抗生素治疗: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救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尤其是轻症。仅用支持疗法常可痊愈。一般认为适当应用抗生素可使腹泻量减少。缩短大便排菌时间。侵袭性肠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肠炎缺乏特效疗法。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不需要应用抗生素。

  ⑸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纠正。根据病儿脱水的程度。性质。选择补液的种类和张力。调整好扩容阶段。补充累积损失为主阶段和维持补液阶段的输液速度。并注意纠正酸中毒。合理补充钾。钙。镁。

  ⑹除能肯定系非肠道感染或饮食失调所致的轻度腹泻。可考虑应用小量止泻剂。如复方樟脑酊。氢氧化铝等收敛剂。其它情况忌用。

  ⑺可应用调脾胃。清理湿热的药物治疗。也可采用针刺疗法或针法与炙法合用。

  二。猩红热样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临床表现

  ⑴体温:突起高热。一般在39~40℃以上。

  ⑵皮疹:发热1~3天后。先于创面周围健康皮肤出现。以后迅速扩散到全身。皮疹为弥散性细小丘疹。大小约1mm左右。初起稍平。以后稍隆起。扪之略感粗糙。皮疹甚密。普遍发红。压之能暂时褪色。数秒钟后恢复原状。有时面部及全身潮红。并有“环口苍白”。数日后皮疹隐退。随后脱皮(脱屑或大块脱皮)。严重者皮疹密而多。甚至出血。压之不褪色。有些小点状红疹逐渐融合极似荨疹。皮疹一般持续1~2天。最长4~5天。少数病例可反复发疹。直到他面完全愈合。有“草莓舌”者较少见。多数只表现味蕾粗大。这一点似与典型猩红热有所不同。

  ⑶中毒症状:除高热时。小儿精神差。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惊厥。较一般猩红热的中毒症状为重。

  ⑷咽部症状:一般较轻。不表现呼吸道症状。

  ⑸创面改变:发疹时可见到创面感染加重。上皮生长停滞或呈侵蚀性感染。有“虫蛀样”表现。

  ⑹化验检查:白细胞上升。在1~2万以上。咽部未发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而创面均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2。治疗

  ⑴一般支持疗法:输新鲜血。有中和毒素作用。

  ⑵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一般根据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度选药。

  3。创面处理

  清除感染源是根本的办法。如加强创面引流与清洁。及时消灭创面等。

  三。高热

  烧伤后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烧伤小儿体温超过39℃者也十分常见。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体温持续在39.5℃以上。就要积极寻找发烧原因。进行紧急处理。以免延误并发症的治疗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

  1。发烧原因

  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易因各种因素的刺激而发生高烧。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⑴创面感染:常表现局部潮湿。积脓或有臭味等。早期创缘峰窝组织炎明显。严重的表现为创面脓毒症。

  ⑵败血症:体温骤升或持续高烧常常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应予注意。除高热外。一般多有败血症的其它症状。

  ⑶创面包扎过多过厚。致散热不良。特别是夏天。一般改为暴露疗法后。体温可迅速下降。

  ⑷换药热:常因换药面积太大。致使毒素吸收较多所致。这种高烧多为一次性。与换药有明显的因素关系。

  ⑸环境温度过高:多见于夏天或冬季保暖温度过高时。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但有时也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⑹合并肺部感染者: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急。肺部有湿罗音等。X线透视多可证实。

  ⑺合并颅脑损伤:是指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的中枢性高热。

  ⑻输液输血反应:多为一过性。持续4~6小时。若是严重血液污染所致。则可能有持续高热。

  ⑼过敏性反应:由某些药物过敏引起。

  ⑽药物热:尤其多在持续应用大量抗菌药物以后出现。

  ⑾脱水热:主要是高渗性脱水。系脑脱水所致。除高烧外。有时尚可出现惊厥或昏迷。纠正脱水后。症状可以缓解。体温下降。

  2。预防及治疗

  ⑴小儿高烧重点在于预防。针对引起高烧的各种原因积极采取措施。避免高热发生。如病儿已出现高热。应细致研究发生的原因。针对相应原因采取适当措施。不要盲目依赖抗生素治疗。

  ⑵降温处理:在未找到高烧原因以前或虽找到原因。但体温一时难以下降时。应采取降温处理。以防发一惊厥等严重后果。常用降温方法有两类。①物理降温。其方法:a。温水擦浴:多用于高热初期伴有寒战时。由于此时不宜用冰水降温。故采用温热毛巾擦洗。b。冷敷或酒精擦浴:寒战消失后。即可采用冷敷。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