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缺血性结肠炎的图片
疾病名称:缺血性结肠炎
所属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症状体征:病史及症状:突然发生的痉挛性左下腹痛或中腹部疼痛。可伴有..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介绍
  

  疾病概述

  肠道供血主要来自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当这些血管发生血运障碍,相应肠道可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缺血性结肠炎多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非闭塞性缺血所致;少数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闭塞性缺血所致。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其中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为其临床特点,分坏疽型,一过型和狭窄型。

  临床表现

  1.急性腹痛:原发性,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早期恶心呕吐,后期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若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肠坏死,腹膜炎;

  2.血性腹泻;

  3.发热;

  4.好发于老年人,多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脏病,休克和长期服药等病史。

  诊断依据

  1.大于或等于五十岁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时可有便秘,感染、服降压药、心律失常,休克等诱因。

  2.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

  3.多有贫血,结肠镜有特征性缺血坏死表现;钡灌肠X线检查,急性期可见拇指印,后期肠道狭管征象;肠系膜动脉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表现。

  病史及症状:突然发生的痉挛性左下腹痛或中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血性腹泻,一般24小时内排黑色或鲜红色便。应注意询问是否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年轻人应注意是否长期口服避孕药。

  体验发现:可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有时左骼窝可触及"肿块"。肛指检查指套带有血迹。严重者有腹膜炎或休克等表现。

  辅助检查: 可有贫血和白细胞增高,便常规见红白细胞。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褐色粘膜坏死结节。活检见不同程度的粘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纤维化或玻璃样变等。早期钡灌肠可见结肠轻度扩张,可有典型指压征。 应与炎症性肠病、细菌性痢疾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1.禁食、中、高流量供氧;

  2.积极消除诱因及治疗伴发病;

  3.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改善肠粘膜缺血状况;

  4.使用抗生素;

  5.改善全身状况,抗休克,补液及纠正心衰;

  6.伴发病与合并症治疗;

  7.必要时手术治疗。

  病理早期及时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心输出量。可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氨苄青素4.0g,+生理盐水250ml,VD,2次/d,联合甲硝唑400mg,VD,1次/d。严重患者如有肠穿孔或腹膜炎体征,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用药原则

  1.早期犹应高度重视,分秒必争,尽快疏通微循环,供氧,使用“A”项药物;

  2.病情严重者选用“B”、“C”,有血栓者采用溶栓治疗;

  3.同时治疗伴发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糖尿病,(用药请参考有关篇章);

  4.病情反复,用药疗程延长;

  5.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是必要的;

  6.若有肠坏死,肠穿孔作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腹痛、血性腹泻完全消失,肠镜显示肠粘膜恢复正常;

  2.好转:腹痛,血性腹泻明显好转,肠粘膜趋向正常或遗留后肠腔狭窄;

  3.未愈:腹痛、血性腹泻未缓解,甚至肠穿孔,多发生在坏疽型。

  预防常识

  本病是老年病之一,发病突然,坏疽型愈后极差,对治疗成功与否影响重大。无论是内科、外科治疗均应掌握时机,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首先去除诱因,例如便秘、感染,心律失常,不合理使用降压药、休克等,建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病人应坚持治疗,多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出现不明原因突发腹痛及便血应警惕此病发生。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