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别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图片
所属部位: 颈部
就诊科室: 脑外科
症状体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邻椎管狭窄症。颈椎病临床..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检查

  1.X线表现及骨化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片主要特征为椎体后缘异常的高密度条状阴影。根据骨化灶的形态和范围。日本学者津山将其分为四型:①连续型。骨化呈条索状连续跨越数个椎体。占27.3%;②节段型。骨化块呈云片状存在于每个椎体后缘。数个骨化灶可分别单独存在而无联系。该型最为多见。占36%;③混合型。既有连续的骨化块又有节段的骨化块。占29.2%;④孤立型。骑跨于相邻2个椎体后缘上方及下方。即发生于椎间盘平面。占7.5%。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以C2椎节最为多见。其次为C4和C6椎节。一般2~5个椎节为最常见的发病数。平均约3个椎节。

  为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可采用普通X线摄片和断层片来测量椎管的狭窄率。狭窄率是侧位片中骨化块最大前后径与同一平面椎管矢状径之比。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脊髓受压的程度。及椎管的有效空间。而椎管狭窄率又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椎管的矢状径和骨化灶厚度的关系。间接地显示了脊髓受压情况。临床上观察到狭窄率大于40%者。症状。体征大多较为严重。患者表现为四肢肌力明显减退。行走困难。甚至瘫痪。多有明显的椎体束症状。狭窄率小于30%者。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大多数日常生活能自理。部分患者尚能工作。由于下肢肌力减退。此类患者极易跌倒受伤。形成颈椎脊髓损伤。使病情骤然加重。狭窄率在30%~40%之间。临床表现基本上介于两者之间。但椎管狭窄率与脊髓压迫也并非绝对平行。

  2.脊髓造影术可观察到后纵韧带骨化灶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影像上常表现为与骨化水平相一致的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要确定受压梗阻范围。须作上行性和下行性两次造影。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Quekenstedt试验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3.CT扫描是诊断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横断面上观察和测量骨化物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脊髓的关系。在CT扫描图像上。可见椎体后缘有高密度骨化块突向椎管。椎管狭窄。容量变小。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可用椎管横断面狭窄率来表示椎管狭窄程度。如果对横断面图像进行矢状面重建的骨化物在椎管纵向。横向的发展情况。从而对后纵韧带骨化的范围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CT扫描图像上。根据骨化灶的形态分为四型。即平板型。蕈伞型的游离缘宽。而基底部较窄。呈平板状。蕈伞型的游离缘宽。而基底部较窄。呈蕈状。山丘型骨化灶基底部宽。游离缘起伏不平。似山丘状。此型最为常见。花束型的游离缘凹凸不平。呈分叶状。此型较为少见。从CT扫描上观察。绝大多数患者的骨化灶位置居中。偏于一侧甚至同椎骨侧壁融合的较为少见。

  4.MRI可根据脊柱韧带的形态和信号变化判断韧带的正常或异常情况。在MRI的T1加权。T2加权图像上。骨化的后纵韧带常呈低信号强度凸入椎管。并可见硬膜囊外脂肪减少及硬膜囊受压。在相应横断面上。可见椎体后缘呈低信号的后纵韧带骨化影从椎管前方压迫脊髓及神经根。Tobias认为。由于韧带骨化组织同其他骨组织一样含有骨髓及脂肪。因而在T1加权图像上也可表现为高信号强度变化。笔者在一组后纵韧带骨化病例中。观察到了类似表现。并发现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较节段型更易诊断。而弧立型后纵韧带骨化位于椎间盘平面。很难与椎间盘突出骨化进行鉴别。尽管MRI诊断后纵韧带骨化不及CT扫描和X线断层片。但其能在直接勾划出骨化灶范围程度的同时。反映出脊髓受压后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手术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并能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脊髓压迫症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