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疾病10312
毒蕈中毒 (别名:毒蘑菇中毒)
毒蕈中毒的图片
疾病名称:毒蕈中毒
所属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急诊科
症状体征: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起病时多有吐泻症状。如不..  详细...
咨询保健问题 购买保健产品 健康自测

毒蕈中毒的介绍毒蕈中毒的介绍
我国古代对毒蕈中毒及解救方法早有认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中指出:“食诸蕈中毒,闷乱欲死”,治疗应“土浆饮一二升,大豆浓煮汁饮之,服诸吐利药,并解”。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亦有多处论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总结了前人解毒蕈中毒的药物,如甘..
因误食毒粉褶菌。毒红菇。虎斑蘑等引起胃肠炎型中毒。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误食鹿花蕈等引起溶血型中毒。误食毒伞引起中毒性肝炎型。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起病时多有吐泻症状。如不注意询问食蕈史常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菌痢或一般食物中毒等。故当遇到此类症状之病人时。尤在夏秋季节呈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如有食用野蕈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确定。如能从现场觅得鲜蕈加以鉴定。或用..
1.血常规 2.腹部触诊3.剩余食物或胃内容物内的毒蕈类物质检查。
应与急性胃肠炎。菌痢或其他急性中毒相鉴别。关键确定进食毒蕈史。对假愈期或潜伏期要特别警觉。注意监护。切不可轻视。
毒蕈中毒的严重性取决于毒蕈的种类。毒素的性质及进食量等。儿童及老人对中毒的耐受力较低。后果也较严重。一般说来。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及溶血型中毒如能积极治疗死亡率不高。唯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死亡率可高达50%~90%。
应通过科学普及教育。使群众能识别毒蕈而避免采食。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疣。斑。沟裂。生泡流浆。有蕈环。蕈托及奇形怪状的野蕈皆不能食用。但需知有部份毒蕈包括剧毒的毒伞。白毒伞等皆与可食蕈极为相似。故如无充分把握。仍以不随便采食野蕈为宜。 当发生毒蕈中毒病例时。对同食而未发病者..
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以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尤其对误食毒伞。白毒伞等毒蕈者。其发病时当已距食蕈6小时以上。但仍宜给予洗胃。导泻等治疗。洗胃。灌肠后导入鞣酸。活性碳等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其他的治疗方法尚有:(一)阿托品主要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可根据病情轻..
禾木声明
    本疾病库所提供的有关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心脏预防等所有信息,仅供网友参考和学习,不能代替任何医生的处方和医嘱。

    如果遇到具体的疾病问题,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您对疾病库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400-700-8575。
禾木疾病库